在齐鲁大地的德州宁津,一条流淌着生态脉动与文化底蕴的河道—张菜干沟,正在以崭新姿态,成为百姓家门口的“诗和远方”。张菜干沟全长8.6千米,是一条县级河道,2022年入选山东省省级幸福河湖,通过生态修复、文化赋能与全民共治,实现了从“功能河道”到“幸福廊道”。
一、生态修复:水清岸绿绘就生态底色
宁津县投资40万元,实施河道疏浚、生态绿化工程,并对塌陷河坡进行修整1公里,河道疏浚1公里,极大地解决了中游淤积问题。河道两岸栽植国槐40余株,栽植紫叶小檗、樱花绿化2500平方米,形成立体生态屏障。同时,通过清理杂草、河道垃圾等措施,实现河道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目标。
二、文化赋能:水脉相融激活历史记忆
作为《大刀记》作者郭澄清的故乡河道,宁津县以“大刀记精神”为核心,将红色文化与水文化深度融合。在郭澄清小学西侧,粉刷桥上护栏,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《大刀记》文化。同时,护栏上粉刷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标语,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宣传。
三、全民共治:幸福河湖成为民生纽带
宁津县建立“专管+群护”的管护模式,张菜干沟14名河湖长今年以来巡河480余次,处理反馈问题9项,销号率达100%。在河道治理中,宁津县通过打造文化长廊,设置安全警示标识、防护栏,在安全中,让百姓在亲水漫步中感受生态与文化的双重滋养。此外,通过世界水日、中国水周等活动,进一步凝聚了社会共识,形成“人人护河、人人享河”的良好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