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高密市牢固树立和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聚焦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,因地制宜探索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路径,推动河湖生态“颜值”向经济“产值”持续转化。
一、以水为媒,培育涉水经济新动能。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禀赋条件,引入运营单位共同参与,推动绿色水经济产业发展。一是生态养殖释放库面价值。引入“以鱼净水、以鱼养水”模式,转让王吴水库、孟家沟水库、马旺水库、拒城河水库库面承包权,交由专业团队实施生态养殖,科学投放草鱼、鲤鱼、白鲢鱼等滤食性鱼类,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。二是文旅产业提升河湖效益。吸引高密市交运集团投资18亿元对五龙河河道进行治理提升,打造6.3公里的生态绿廊,配套建设文化广场、美术部落、影视基地、蓝莓采摘园、蔬菜科技园等产业项目,定期举办美食节、民俗展等展销节会,年实现产值3.5亿元,增加农民就业1000余人,推动河湖治理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。三是特色文化带动涉水经济。夏庄镇陈家泊子村利用10亩闲置洼地整修荷塘,复建高密古八景之一“东浦荷香”,种植红莲、白莲等传统品种,配套青石板步道和观景亭,形成“荷塘月色”生态文旅节点,年吸引游客超万人次,带动农家乐、手工艺品等周边产业,成为水文化与水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二、以水为基,创新水资源市场化机制。大力推进农业、工业、城镇等领域节约用水,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用水权交易,发挥市场机制将节水效益转化为资产价值的作用。一是持续提升非常规水利用量。在农业灌溉、绿化、城市杂用水、景观环境等领域优先使用污水处理后的中水,年利用量可达1400万方。特别是,孚日净水科技公司采用双膜法技术,日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,年可实现供水量700万立方米以上,满足电厂、化工等多行业需求。二是全 面推广工业节水技术。在园区和年用水量10万立方米以上的29个企业推行水务经理制度,不断提高企业节水管理水平,星宇手套、天福家纺等23家企业(单位)成功创建“山东省级节水型企业(单位)”,202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仅为8.69m³。三是探索推进用水权交易。推进“水银行+水权交易”运行管理,着力提升“水银行”收储效能,将节约或闲置的水权纳入收储并高效盘活,推动“水银行”收储结余水量约600万方,实施交易30多万方,实现“收储+交易”双突破,推动企业节水与效益双赢。
三、以水为脉,重塑乡村振兴水生态格局。一是农村供水提质增效。扎实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,对全市892个村进行全 面摸排,对129个村老旧供水管网实施提升改造,惠及人口67.9万人。深入实施城乡公共供水运管一体化改革,率先推动供水企业直管到户,截至目前,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和水质达标率达100%,直管到户率达93.7%,基本实现农村供水“县域统管、直管到户”。二是农旅融合激活乡村发展动力。以注沟社区70余亩板栗园生态系统为载体,充分利用潍河、栗子树、木栈道、沙土地等要素,规划布局露营基地、亲水设施、户外运动、研学科普、餐饮服务、文化体验等特色板块,打造潍河东岸主题鲜明、业态丰富的近郊微度假和乡村休闲游网红打卡地。三是水系连通促进乡村振兴。2023-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疏浚沟渠35公里,新建渠系建筑物126座,解决4.6万亩农田排涝问题,粮食亩产提升12%。刘莉家庭农场应用浅埋滴灌技术,每亩节水30%、节肥15%,降低成本100元/亩,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100万亩,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20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