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8日,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智能制造系党员活动室内,一场聚焦水利机电行业前沿的头脑风暴正热烈展开。来自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、山东黄河河务局等单位的六位行业专家,与系部教师围桌而坐,共同擘画水利机电设备智能管理专业的发展蓝图。
此次研讨会,汇聚了山东省水利领域的“明星阵容”:手握26项国家专利的“齐鲁工匠”于涛、国 家级技能竞赛裁判许向洋、泵站技术专家齐士国等业界领军人物悉数到场。这些常年奋战在工程一线的专家,不仅带来了鲜活的行业动态,更以“技术大咖”的视角,为专业建设把脉问诊。
“我们的实训室要听见闸门启闭的声音!”许向洋的观点引发会场人员强烈共鸣。会议上,专家们直击教学痛点:于涛建议在课程中嵌入物联网监控系统开发,邵在栋强调数字孪生技术的重要性,刘鸿五提出将“安全规程”融入电工教学……针对当前教学设备滞后问题,校企双方达成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共识,将充分利用企业现场一线着力打造高质量第二课堂。
在人才培养规格的探讨中,“复合型”成为高频词。齐士国指出“既要能拧螺丝,又要懂管理”,苏阳以自身经历印证“跨专业融合能力”的价值。专家们特别强调职业素养培育,许向洋建议开设“参数解读”专项训练,刘鸿五主张增设公文写作等通识课程,勾勒出“技术硬核+职业软实力”的立体育人框架。
智能制造系负责人用“三个重构”描绘发展路径:课程体系重构增设《水利AI运维基础》等新课程,师资重构计划推行“教师进工地,专家上讲台”双向流动,评价体系重构拟引入企业认证标准。值得关注的是,与会六位专家今后将以“水利思政导师”的身份,通过成长故事分享会等形式,将“红旗渠精神”融入专业教育。
研讨会的召开,既锚定了学院水利机电设备智能管理专业升级的坐标,更搭建起校企深度协同的创新平台。当智能制造遇上千年治水智慧,一场传统水利向智能运维蜕变的育人实践,正在产教融合的土壤中悄然萌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