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西赵村,晨雾中的赵庄河水清岸绿,宛如碧色绸带蜿蜒流淌。村民赵丙合在河边俯身掬水,笑容满面:“水回来了,鱼虾回来了,连鸟儿都回来了!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”。这条曾经的“家乡河”,通过系统生态治理,如今焕发新生,释放出巨大的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,成为我市实践“效益河湖”理念的生动典范。
一、精 准施治,系统修复打造“生态廊道”
近年来,我市创新河道治理路径,打破单一治水模式,将河道治理与产业发展升级深度融合,以“小河湖”带来“大效益”。
一方面,通过清淤疏浚为河道“通脉”。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统领,统筹朝元山片区流域治理与万亩茶园建设,投资2309万元对赵庄河、后黄埠水库等实施清淤疏浚、堤防加固和岸坡绿化工程,显著提升了赵庄河行洪能力,让河水重新“活”了起来。
另一方面,以生态护岸为河岸“强筋”。摒弃传统硬质化驳岸,采用本地植被与天然材料构建柔性生态护坡,既稳固了岸线,也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条件。同时,系统推进截污控源,铺设污水收集管网,建设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,实现沿岸生活及农业污水全收集、全处理,从源头杜绝污染。
值得一提的是,创新推行“河湖长制+AI赋能”双轮驱动模式,通过智慧水利平台与监测系统,大幅提升了水域管理的智能化、精细化水平,将河岸线打造为集水面保洁、生物栖息、智慧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走廊。
二、效益彰显,“水经济”成为乡村振兴“聚宝盆”
我市聚焦赵庄河流域地方特色优势,推动茶旅融合与产业升级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积极探索“生态+效益”融合新模式,形成“以水兴茶、以茶兴业”的聚集效应。通过延伸产业链,培育了碧波茶庄、守望者茶馆等9家旅游综合体,拓展了后黄埠有机绿茶“双新”融合基地与白茶示范基地。目前,该区域干茶年产值达4.6亿元,加工增值10.8亿元,产业业态持续丰富。
“水茶旅”一体化发展模式也极大地带动了民生改善。通过发展休闲采摘农业、党性研学与近郊旅游,举办云上开茶节等百余场大型活动,周边区域人气显著提升,受益群众超7万人,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,让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了生态治理带来的红利。
此外,先后投资建成多处河湖长制主题公园,将河长制从“线上”延伸至“线下”,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网红打卡地和公共休闲空间。公园秉承教育与休闲结合的理念,有效提升了群众知水、爱水、护水、惜水的意识,营造出人人关心、参与河湖治理的良好氛围。
如今,赵庄河这条流淌着茶香的生态之河,正以“河湖长制”为笔,绘就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画卷。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与茶香四溢的产业兴旺在此交相辉映,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。